全国职业院校(2015年)技能大赛中职组“焊接技术”竞赛规程
发布时间:2018-01-30 浏览量:5578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GZ-003
赛项名称:焊接技术
英语翻译:Welding technology
赛项组别:中职组
赛项归属产业:加工制造
二、竞赛目的
通过竞赛,检阅参赛选手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程度,专项技术运用能力;以竞赛展示焊接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成果;通过参赛选手高超的金属焊接技能及良好的精神面貌,引领和促进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推广。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竞赛内容
(一)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手独立完成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考试以及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
(二)理论知识部分:考试时间1小时。考核内容依据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结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所占比重为15%。
(三)实际操作部分:以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考核,要求选手按图纸要求独立进行试件的装配焊接。实操项目设置包括:手工焊条电弧焊、半自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手工钨极氩弧焊等焊接方法。各占25%,共计75%。考核时间共计3小时。
(四)职业素养考核:考核选手的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文明生产等。在竞赛过程中进行考核。所占比重为10%。
四、竞赛方式
(一)竞赛以个人赛方式进行。参赛选手必须是中等职业院校2015年度全日制在籍学生。竞赛队伍组成:由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参赛,各地区限报2名参赛选手,同一学校限报1名选手,每名参赛选手可配有1名指导教师。凡组织有相应项目省级选拔赛的省份(含单列市、兵团),经全国大赛执行委员会审查备案。
(二)竞赛组织机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全国职业院校焊接技术技能大赛执行委员会。各分赛区设全国职业院校焊接技术技能大赛分赛区组织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各赛项机构包括赛项执行委员会及下设专家工作组和组织保障工作组。
(三)本次竞赛各代表队的抽签顺序和竞赛的场次,在领队会议上现场抽签确定。每名选手竞赛的赛位号,在竞赛检录时抽签确定。抽签工作由裁判长主持,赛务组负责组织实施,竞赛监督人员现场监督。
(四)2015年不邀请国际团队参赛,欢迎国内外团队到场观摩。
(五)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赛项。
(六)人员变更: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如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相应赛项开赛10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核实后予以更换。经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核实后予以更换,并按相关参赛选手资格补充人员并接受审核;竞赛开始后,参赛队不得更换参赛选手,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竞赛。
五、竞赛流程
(一)竞赛日程
焊接技术赛项目的竞赛日期,由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及赛区执委会统一规定。
(二)竞赛流程
竞赛流程及日程安排表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备注 |
第一天 |
8:30~11:00 |
裁判报到 |
|
8:30~17:00 |
各参赛队报到 |
||
14:00~21:00 |
召开裁判会、裁判培训 |
||
第二天 |
9:00~10:00 |
开赛式 |
|
10:30~11:30 |
选手统一理论考试 |
||
13:30~17:00 |
选手熟悉比赛场地、安全培训、召开领队会、抽场次签 |
||
8:30~17:00 |
裁判员培训 |
||
第三天 |
7:30~8:30 |
第一场选手检录、抽工位号 入场、熟悉设备 |
|
8:30~11:30 |
第一场比赛 |
||
13:00~14:00 |
第二场选手检录、抽工位号 入场、熟悉设备 |
||
14:00~17:00 |
第二场比赛 |
||
第四天 |
7:30~8:30 |
第三场选手检录、抽工位号 入场、熟悉设备 |
|
8:30~11:30 |
第三场比赛 |
||
13:00~17:00 |
裁判评分 |
||
第五天 |
7:00~11:00 |
解码、汇总成绩 |
|
14:00~17:00 |
闭赛式 |
注:1.每场次竞赛结束,封闭并隔离实操考场、及试件存放区域。
2.裁判评分时,封闭评分区域,独立进行。
六、竞赛试题
(一)本赛项竞赛理论试题为非公开试题,参考教材“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焊工理论考试习题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8-1年出版,版次1,书号:9787504586254;“焊工”(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年3月1日出版,版次1,书号:9787516707784。考试前由出题专家现场命题。
(二)理论试题,从参考教材抽取,题型共3种:判断、单选、多选。
① 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选“对”,错误的选“错”)
②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③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有多个答案)
(三)实操试题采用公开试题的方式,赛前一个月在大赛官网上公布。
①焊条电弧焊板对接 焊接位置待定
② CO2气体保护焊板对接 焊接位置待定
③钨极氩弧焊管对接 焊接位置待定
七、竞赛规则
(一)参赛选手:必须是中等职业院校2015年度全日制在籍学生。选手报名:由
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参赛,各地区限报2名参赛选手,同一学校限报1名选手,每名参赛选手可配有1名指导教师。
(二)熟悉场地:参赛队报到后,可以集中组织参赛选手赛前熟悉场地及竞赛规程要求。
(三)抽签:赛项执委会组织各领队抽签,确定各队参赛场次。参赛队在竞赛检录时抽签确定赛位号。参赛场次抽签完毕后,各领队签名确认;赛位号抽签完毕后,参赛选手签名确认。
抽签工作由裁判长主持,赛务组负责组织实施,竞赛监督人员现场监督。抽签环节原则上需经两次加密。赛位号不对外公布,抽签结果由赛项办公室密封后统一保管,在评分结束后开封统计成绩。
(四)赛场纪律:
1.理论考试:参赛选手提前10分钟进入考场,参赛选手应按指定的号码对号入座,考试用的笔、纸由主办单位在考场内统一配备,选手不得携带除准考证、身份证以外任何物品(如手机、闹钟、计算器等)进入考场,违反者取消考试资格。正式开考后迟到15分钟及以上者,一律按自动弃权处理。开考30分钟后方可交卷并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周围高声谈论、逗留。参赛选手应遵守考场纪律,服从指挥。考试过程中有事可向监考人员举手示意,由监考人员负责处理。考试时间结束,停止答题,立即交卷,离开考场。考试结束后由监考人员当场密封试卷。考场中除指定的监考人员外,其他人员须经裁判长允许,由专人陪同并佩带标志方可进入。
2.实操考试:参赛选手应准时参赛,迟到15分钟及以上时,将不得入场,按自动弃权处理。参赛选手在竞赛期间可吃饭、休息、饮水、上洗手间,但其耗时一律计入竞赛时间。焊接完毕后,参赛选手应清理试件表面的焊渣、飞溅,但不得破坏试件焊缝的原始成形。竞赛期间,参赛选手遇有问题应向监考裁判举手示意,由监考裁判负责处理。操作完毕,参赛选手应将试件交监考裁判,会同监考裁判、工作人员在工位内将试件封号,并在竞赛监考记录表上签字确认。监考裁判发出结束竞赛的时间信号后,参赛选手应立即停止操作,依次有序地离开赛场。
八、竞赛环境
(一)理论赛场:要求具备能同时容纳60人参加考试的正规考场。
(二)实操赛场:
赛场设在规范的车间内,赛场符合防火安全规定,防火疏散标识清晰、齐全,疏散通道畅通;赛场采光、照明和通风良好,提供稳定的水、电、气源,并配有供电应急设备等。
1.竞赛场地划分为检录区、加工区、收件区、检测区,现场服务与技术支持区、休息区、医疗区、观摩通道等。
2.赛场提供焊接设备组成的比赛工位,标明编号;每个比赛工位有保持相对独立区域,确保选手比赛不受外界影响。每个赛位配有工作台,供选手书写,摆放工、量具。
3.赛场提供纸质焊接设备使用说明书5套。
4.赛场提供不小于4平方米实操工位,20个以上。赛场提供和厂家赞助工具、量具和辅助材料清单,与竞赛样题一起公布。
5.赛场设有保安、公安、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人员待命,以防突发事件。赛场配备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选手和赛场人员提供服务。
九、技术规范
(一)理论考试规范:结合专业教学要求,竞赛项目符合中职院校、技校焊接加工技术、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需求。同时符合行业、职业技术标准规定,参照《电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关于中级工及以下低级别的要求,结合中职学校、技校专业教学大纲,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关注行业发展,适当体现新技术和新知识。
(二)实际操作规定:
1.组对规定:组对时试件的间隙、钝边、反变形,均由参赛选手自定。定位焊应采用与正式焊接相同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焊条规格由参赛选手自定。
2.定位焊规定:板的定位焊在坡口内的两端,定位焊缝最长15mm,对接板两端不允许加引弧板和引出板。管的定位焊在正面坡口内,定位焊点数不得超过三点,定位焊缝最长15mm。所有试件一次组对完成。试件在组对过程中出现问题,由参赛选手自己修复,不得调换。
3.上架固定规定:管件上架固定时,应在焊接开始前标记12点钟的位置,定位焊不准设在仰焊位置(即5-7点钟位置)。每个试件上架固定完成,举手示意裁判员按照规定检查确认。未经监考裁判检查合格认可的上架固定试件,参赛选手擅自焊接的,该试件判为0分。
4.施焊操作规定:施焊开始后,禁止使用一切电动工具。焊缝均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形完成。试件焊接时,焊缝最高点距地面不得超过1.2米。焊接过程中,试件不准取下、移动或改变焊接位置。管对接焊采用两半圆自下而上焊接。氩弧焊不允许重熔,不允许背部充氩。板对接焊采用一个方向焊接,不得由中间向两端焊或由两端向中间焊,所有层数的焊接方向均一致。违反上述规定,该试件判为0分。
5.打磨及焊缝清理规定:所有根部焊道背面和盖面焊道表面,不允许打磨。焊缝表面均可用钢丝刷清理。操作完成时,参赛选手应认真清理试件表面的焊渣、飞溅,但不能破坏试件焊缝的原始成形。
(三)试件评判规范:执行射线探伤评价标准:GB/T4730-2005;射线探伤设备:XX0-3005B或XX0-2505。
十、技术平台
(一)本赛项由北京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锡汉神电气有限公司等合作支持。竞赛使用的设备为WS-400(PNE61-400)手工氩弧焊机和NB-350(A160-350)气保焊机,由北京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提供。
(二)材料要求:
1.焊条型号:E5015。直径:Φ2.5mm、Φ3.2mm、Φ4.0mm。
(选手任选焊条规格大小进行焊接)
2.焊丝型号:气保焊丝ER50-6,Φ1.2mm;
氩弧焊丝 H08Mn2SiA,Φ2.5mm。
3.气体要求:氩气:高纯瓶装氩气,纯度99.99%;
二氧化碳:纯度99.8%。
4.比赛用料:比赛用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辅助材料、气体等由大赛准备或企业赞助。
(三)比赛用工、量夹具要求:比赛所用的工具、量具、夹具、采用由选手自备和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相结合(赞助商赞助)的方式。清单正式比赛前一个月公布。竞赛用夹具由承办校或赞助商提供。
(四)比赛活动:新产品展示、企业用工情况等与企业沟通。
十一、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1.理论竞赛评分标准
满分100分,占总成绩15%。共80道题,30题判断题(每题1分)、30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2.实操竞赛评分标准
满分100分,占总成绩75%。板对接:板试件两端各20mm范围内不评分,对其余全长焊缝进行正、反面外观检查及100%射线检测。射线检测评分标准(见附件1射线检测评分标准)。外观检查评分标准(见附件2外观检查评分标准)。管对接:焊缝全长正、反面外观检查和100%射线检测。射线检测评分标准(见附件1射线检测评分标准)。外观检查评分标准(见附件2外观检查评分标准)。所有实操竞赛评分,均采用双人裁判,即每名选手都有两名裁判执裁。所有选手的评分表都要求注明扣分值和扣分原因,由裁判员签字,再由各分赛项裁判长审核后签字确认;确认后的评分表由专人送往统计组,进行审核、统计后录入电脑统计系统,由系统自动转换成百分制后作为竞赛成绩。
在竞赛成绩和名次发布前,还需分赛项裁判长、总裁判长、仲裁委员会成员和赛项监督长签字确认。
3.职业素养评分标准
劳保穿戴不符合要求,每项扣1分,扣满4分为止;安全操作不符合要求,每项扣1分,扣满4分为止;文明生产不符合要求,每项扣1分,扣满2分为止。
4.违规处理程序:参赛选手如有违反竞赛纪律、竞赛规则等行为,一经发现,由当执裁判将违纪行为作出书面纪录并由选手确认签名,由子赛项裁判长汇总给总裁判长,并由总裁判长签字,按大赛相应规定做出处罚。
5.竞赛按总成绩排名:比赛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成绩相同时,按“现场实际操作”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如成绩再相同,取并列名次。
(二)评分方法
成绩评定原则:成绩评定须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无异议。
1.赛项最终得分:100分。
2.成绩审核:裁判组进行成绩汇总评定后,由监督组、仲裁组进行成绩的审核,审核无误后由裁判长提交至承办校后上报给大赛组委会进行公布。
3.成绩公布
(1)录入。由承办单位信息员将裁判长提交的赛项总成绩的最终结果录入赛务管理系统。
(2)审核。承办单位信息员对成绩数据审核后,将赛务系统中录入的成绩导出打印,经赛项裁判长、仲裁组、监督组和赛项执委会审核无误后签字。
(3)报送。由承办单位信息员将确认的电子版赛项成绩信息上传赛务管理系统。同时将裁判长、仲裁组及监督组签字的纸质打印成绩单报送赛项执委会和大赛执委会办公室。
(4)公布。闭幕式由赛项执委会公布比赛成绩。
十二、奖项设定
(一)竞赛设参赛选手个人奖,一等奖占比10%,二等奖占比20%,三等奖占比30%。
(二)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选手指导教师由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十三、赛项安全
(一)赛场安全保障:赛场设置安全保障组,组长由比赛组委会主任担任,成员由各赛场安全责任人担任。赛场设置医护人员、消防人员和保安人员的专线联系,确定对方联系人,有场地安全负责人对口联系。比赛场地布置和器材要符合安全施工条例。场地布置划分区域并按要求设定疏散通道,并在墙面显著位置张贴安全疏散路线示意图。
(二)为确保本次大赛的顺利进行,承办学院建立大赛期间的“安全保障制度”。所有赛场的管理人员、裁判员、参赛人员均应严格遵守“安全保障制度”。
(三)参赛选手安全注意事项
1.赛前
①穿戴好防护用品,如:电焊用工作服、绝缘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口罩、帽子等,严禁穿化纤服装、短袖、短裤、凉鞋。
②赛前严禁喝酒。
③认真检查设备、用具是否良好安全。认真检查和整理工作场地,导线、地线、手把线应分开放置。
2.赛中
①操作焊机电源开关时,手套和鞋不得潮湿,头部要在开关的侧面。
②注意保护手把线与回线不受机械损伤。
③电焊机手把线、接地线不准短路接触。焊接作业时,接地必须良好。
④焊机发生故障或漏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通知监考人员联系专业修理人员进行修理。
⑤电源开关要就近布置,以便发生故障时即刻关闭。
⑥更换焊条时,应戴好绝缘手套,身体不要靠在铁板或其它导电物体上。
⑦清除焊渣药皮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
3.赛后
①焊接完毕后,参赛选手应清理试件表面的焊渣、飞溅,但不得破坏试件焊缝的原始成形,应戴好防护眼镜。
②切断电源,盘好电线,并把它放在指定地点,将焊机擦拭干净。
③切断气源,盘好气体橡胶软管,放在指定地点。
④操作完毕,参赛选手应将试件交监考裁判,会同监考裁判、工作人员在工位内将试件封号,并在竞赛监考记录表上签字确认,清理现场后离开。
4.角向磨光机安全操作要求
①外壳、手柄不得出现裂缝、破损;电缆软线及插头等完好无损,开关动作正常,保护接零连接正确牢固可靠。
②各部防护罩齐全牢固,电气保护装置可靠。
③砂轮应选用增强纤维树脂型,其安全线速度不得小于80m/s。
④磨削作业应使砂轮与工作面保持15°~30°的倾斜位置;戴好防护眼镜。
⑤作业中,不得用手触摸刃具和砂轮,发现其有磨钝、破损情况时,应立即停机修整或更换,然后再继续进行作业。机具转动时,不得撒手不管。
十四、申诉与仲裁
(一)参赛选手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设备、材料、工具和备件,有失公正的检测、评判、奖励,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
(二)选手申诉均须通过本代表对领队、指导老师,按照规定时限以书面形式向仲裁组提出。
(三)仲裁组要认真负责地受理选手申诉,并将处理意见通知领队、指导老师或当事人。
(四)如果比赛过程中发现有失公正现象或有关人员存在违规等现象时,代表对领队可在比赛结束后2小时内向仲裁组提出申诉。
(五)大赛采取两级仲裁机制。赛项设仲裁工作组,赛区设仲裁委员会。大赛执委会办公室选派人员参加赛项仲裁组工作。赛项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
(六)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省(市)领队向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赛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五、竞赛观摩
(一)理论考场观摩:在不影响选手的前提下,可以对理论考场进行观摩。
(二)实操考场观摩:鉴于焊接技术的专业特点,开始焊接后,现场观摩存在较大难度,由组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可以在不影响选手的前提下,试件准备及组对阶段,进行现场观摩。
(三)实操现场观摩安全注意事项:现场观摩人员,需要做好准备,避免由于电弧弧光对人造成的损伤;避免由于焊接飞溅对人造成的烫伤以及其避免其他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十六、竞赛视频
(一)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全程录像,记录竞赛全过
程,有条件的可进行全程实况转播。将竞赛信息整理形成视频资料。
(二)由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适合于中职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建立网络共享型教学资源包,提供动态多媒体教学信息,服务于职业教育。
(三)竞赛视频包括赛项的比赛全过程、开幕式、闭幕式等。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制作优秀选手采访、优秀指导教师采访、裁判专家点评和企业人士采访视频资料。
十七、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参赛选手必须是中等职业院校2015年度全日制在籍学生由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参赛,各地区限报2名参赛选手,同一学校限报1名选手。每名参赛选手可配有1名指导教师。凡组织有相应项目省级选拔赛的省份(含单列市、兵团),经全国大赛执行委员会审查备案。
(二)指导教师须知
指导教师,组织参赛选手赛前熟悉场地,正式进行竞赛前,可以对学员进行心理辅导,以及竞赛项目的辅导说明等。竞赛开始辅导教师需要遵守竞赛的要求,不进入竞赛现场。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按比赛通知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凭参赛证、学生证和身份证(三证必须齐全)进行一次、二次加密后进入赛场。严禁冒名替考,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选手本人及代表队在此赛项的资格。
2.参赛选手进入赛场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好焊工防护用品,遵守本工种的《工艺守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3.参赛选手不得携带通讯工具和其它未经允许的资料、物品进入比赛场地,比赛现场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在场内吸烟、选手之间不得走动、交谈、不得影响其他选手比赛,不得中途退场。
4.参赛选手不得在试件上作任何标记。
5.任何选手不得将比赛的相关信息私自公布。
(四)工作人员须知
1.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与执委会的指导下,在赛区组委会与执委会的领导下,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成立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焊接技术技能大赛执委会,下设本赛项专家组、裁判组、督导组、仲裁组等工作机构。
2.裁判组在焊接技术赛项执委会领导下、在专家团队指导下、在监督组监督下进行裁判工作。竞赛的裁判工作由裁判长、现场裁判和评分裁判员组成。
十八、资源转化
(一)大赛前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教学成果建设团队(专业教
师、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负责收集比赛信息;
(二)结合赛项完善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标准,组织专题研讨,推进焊接技术应
用专业课程改革;
(三)结合赛项及竞赛设备编写适合于中职教学的立体化教材;
(四)建立网络共享型教学资源包,提供动态多媒体教学信息,服务于职业教育。
附件1 射线检测评分标准
附件2 外观检查评分标准
附件1射线检测评分标准
试件内部射线检验评分标准
序号 |
底片上反映出的缺陷及尺寸 |
扣分 |
1 |
未发现缺陷 |
|
2 |
气孔或点状夹渣 1点 |
1 |
3 |
气孔或点状夹渣 2点 |
2 |
4 |
气孔或点状夹渣 3点 |
3 |
5 |
气孔或点状夹渣 4点 |
4 |
6 |
气孔或点状夹渣 5点 |
5 |
7 |
气孔或点状夹渣 6点 |
6 |
8 |
气孔或点状夹渣 7点 |
7 |
9 |
二级片允许的条状夹渣 |
7 |
10 |
三级片允许的条状夹渣 |
8 |
小计得分 |
|
注:射线探伤评定成绩时,应在规定片级的基数分分值上,再依据缺陷状况扣分。
1.底片为Ⅰ级片,在50分的基础上,每1点缺陷扣除1分。
2.底片为Ⅱ级片,在40分的基础上,再按表规定扣分。
3.底片为Ⅲ级片,在20分的基础上,再按表规定扣分。
4.底片为Ⅳ级片,内部得分为0分。
5.评定标准为JB4730-2005。
6.同一缺陷不重复扣分。 评分后乘以20%为实际得分。
附件2 外观检查评分标准
焊条电弧焊板对接外观评分标准
加密号 |
|
评分员 签 名 |
|
合计分 |
|
||
检查项目 |
标准、分数 |
焊 缝 等 级 |
实际 得分 |
||||
Ⅰ |
Ⅱ |
Ⅲ |
Ⅳ |
||||
焊缝余高 |
标准(mm) |
0~1 |
>1,≤2 |
>2,≤3 |
>3,<0 |
|
|
分 数 |
10 |
6 |
4 |
0 |
|||
焊缝高低差 |
标准(mm) |
≤1 |
>1,≤2 |
>2,≤3 |
>3 |
|
|
分 数 |
8 |
6 |
2 |
0 |
|||
焊缝宽度 |
标准(mm) |
>16,≤20 |
>20,≤21 |
>21,≤22 |
≤16,>22 |
|
|
分 数 |
6 |
4 |
2 |
0 |
|||
焊缝宽窄差 |
标准(mm) |
≤1.5 |
>1.5,≤2 |
>2,≤3 |
>3 |
|
|
分 数 |
8 |
4 |
2 |
0 |
|||
气孔 |
标准(mm) |
0 |
气孔≤Φ1.5数目:1个 |
气孔≤Φ1.5 数目:2个 |
气孔>Φ1.5或数目>2个 |
|
|
分数 |
10 |
6 |
2 |
0 |
|
||
咬 边 |
标准(mm) |
0 |
深度≤0.5 且长度≤15 |
深度≤0.5 长度>15,≤30 |
深度>0.5 或长度>30 |
|
|
分 数 |
12 |
8 |
4 |
0 |
|||
未焊透 |
标准(mm) |
0 |
深度≤0.5 且长度≤15 |
深度≤0.5 长度>15,≤30 |
深度>0.5 或长度>30 |
|
|
分 数 |
8 |
4 |
2 |
0 |
|||
背面焊缝 凹陷 |
标准(mm) |
0 |
深度≤0.5 且长度≤15 |
深度≤0.5 长度>15,≤30 |
深度>0.5 或长度>30 |
|
|
分 数 |
8 |
4 |
2 |
0 |
|||
错边量 |
标准(mm) |
0 |
≤0.7 |
>0.7,≤1.2 |
>1.2 |
|
|
分 数 |
6 |
4 |
2 |
0 |
|||
角变形 |
标准(mm) |
0~1 |
≥1,≤3 |
>3,≤5 |
>5 |
|
|
分 数 |
6 |
4 |
2 |
0 |
|||
焊缝正面外表成形 |
标准(mm)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
|
成形美观, 焊纹均匀细密,高低宽窄一致 |
成形较好,焊纹均匀,焊缝平整 |
成形尚可,焊缝平直 |
焊缝弯曲,高低宽窄明显,有表面焊接缺陷 |
||||
分 数 |
8 |
4 |
2 |
0 |
|||
电弧擦伤 |
标准(处) |
无 |
有 |
|
|
|
|
分 数 |
10 |
0 |
|
|
|
||
注:1.焊缝未盖面、焊缝表面及根部已修补或试件做舞弊标记则该单项作0分处理。
2.凡焊缝表面有裂纹、夹渣、未熔合、焊瘤等缺陷之一的,该试件外观为分。
3.焊缝需沿一个方向焊接,两个方向焊接外观为0分。
4.正、反两面满分为100分,评分后乘以15%为实际得分。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板对接外观评分标准
加密号 |
|
评分员签名 |
|
合计分 |
|
|||
正
面 |
检查项目 |
标准、分数 |
焊 缝 等 级 |
实际得分 |
||||
Ⅰ |
Ⅱ |
Ⅲ |
Ⅳ |
|||||
焊缝余高 |
标准(mm) |
0-2 |
>2,≤3 |
>3,≤4 |
﹥4 |
|
||
分数 |
5 |
3 |
1 |
0 |
||||
高低差 |
标准(mm) |
≤1 |
﹥1,≤2 |
﹥2,≤3 |
﹥3 |
|
||
分数 |
5 |
3 |
1 |
0 |
||||
焊缝宽度 |
标准(mm) |
>16,≤20 |
>20,≤21 |
>21,≤22 |
≤16,>22 |
|
||
分数 |
5 |
3 |
1 |
0 |
||||
宽窄差 |
标准(mm) |
≤1.0 |
﹥1.0,≤2 |
﹥2,≤3 |
﹥3 |
|
||
分数 |
5 |
3 |
1 |
0 |
||||
咬边 |
标准(mm) |
0 |
深度≤0.5 且长度≤15 |
深度≤0.5长度﹥15,≤30 |
深度﹥0.5 或长度﹥30 |
|
||
分数 |
8 |
5 |
3 |
0 |
||||
气孔 |
标准(mm) |
0 |
气孔≤Φ1.5 数目:1个 |
气孔≤Φ1.5 数目:2个 |
气孔>Φ1.5或数目>2个 |
|
||
分数 |
5 |
3 |
1 |
0 |
||||
错边量 |
标准(mm) |
0 |
≤0.5 |
﹥0.5,≤1.0 |
﹥1.0 |
|
||
分数 |
4 |
2 |
1 |
0 |
||||
角变形 |
标准(mm) |
0-1 |
﹥1,≤3 |
﹥3,≤5 |
﹥5 |
|
||
分数 |
5 |
3 |
1 |
0 |
||||
焊缝外表成形 |
标准(mm)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
||
成形美观,鱼鳞均匀细密,高低宽窄一致 |
成形较好,鱼鳞均匀,焊缝平整 |
成形尚可,焊缝平直 |
焊缝弯曲,高低宽窄明显,有表面焊接缺陷 |
|||||
分数 |
4 |
2 |
1 |
0 |
||||
反
面 |
焊缝高度 |
标准(mm) |
0~3 |
>3 |
|
|
|
|
分数 |
5 |
0 |
|
|
||||
咬边 |
标准(mm) |
无 |
有 |
|
|
|
||
分数 |
5 |
0 |
|
|
||||
气孔 |
标准(mm) |
无 |
有 |
|
|
|
||
分数 |
5 |
0 |
|
|
||||
反面成形 |
标准(mm)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
||
分数 |
4 |
2 |
1 |
0 |
||||
未焊透 |
标准(mm) |
无 |
有 |
|
|
|
||
分数 |
10 |
0分 |
|
|
||||
内凹 |
标准(mm) |
无 |
深度≤0.5 |
深度>0.5 |
|
|
||
分数 |
20 |
每2mm长扣1分(最多扣20分) |
0 |
|
||||
电弧擦伤 |
标准(mm) |
无 |
有 |
|
|
|
||
分数 |
5 |
0 |
|
|
|
|||
注:1.正、反两面满分为100分,评分后乘以15%为实际得分。
2.气孔检查采用5倍放大镜。
3.表面有裂纹、夹渣、未熔合、焊穿等缺陷之一,外观作0分处理。
4.焊缝未盖面,焊缝表面及根部有修补或试件做舞弊标记,该项目作0分处理。
钨极氩弧焊低碳钢管对接焊外观评分标准
加密号 |
|
评分员签名 |
|
合计分 |
|
||||
水 平 固定 管
|
检查项目 |
标准、分数 |
焊 缝 等 级 |
实际得分 |
|||||
Ⅰ |
Ⅱ |
Ⅲ |
Ⅳ |
||||||
焊缝余高 |
标准(mm) |
0~1 |
﹥1,≤1.5 |
﹥1.5,≤2.5 |
<0,﹥2.5 |
|
|||
分 数 |
12 |
6 |
2 |
0 |
|||||
焊缝高低差 |
标准(mm) |
≤0.5 |
﹥0.5, ≤1 |
﹥1,≤2 |
﹥2 |
|
|||
分 数 |
12 |
6 |
2 |
0 |
|||||
焊缝宽度 |
标准(mm) |
﹥8,≤12 |
﹥12,≤13 |
﹥13,≤14 |
≤8,﹥14 |
|
|||
分 数 |
12 |
6 |
2 |
0 |
|||||
气孔 |
标准(mm) |
0 |
气孔≤Φ1.5 数目:1个 |
气孔≤Φ1.5 数目:2个 |
气孔>Φ1.5或数目>2个 |
|
|||
分数 |
12 |
6 |
4 |
0 |
|||||
焊缝宽窄差 |
标准(mm) |
≤1 |
﹥1, ≤1.5 |
﹥1.5,≤3 |
﹥3 |
|
|||
分 数 |
12 |
6 |
2 |
0 |
|||||
咬 边 |
标准(mm) |
0 |
深度≤0.5,且长度≤10 |
深度≤0.5,且长度﹥10,≤16 |
深度﹥0.5, 或长度﹥16 |
|
|||
分 数 |
10 |
每2mm扣1分,最多扣5分 |
每2mm扣1分,最多扣8分 |
0 |
|||||
根部凸出 |
标准(mm) |
通球Φ=0.9d(内径) |
|
||||||
分 数 |
10(通过),0(通不过) |
||||||||
角变形 |
标准(mm) |
﹥0, ≤0.5 |
﹥0.5, ≤1 |
﹥1, ≤1.5 |
﹥1.5 |
|
|||
分 数 |
10 |
6 |
2 |
0 |
|||||
焊缝外观成形 |
标准(mm)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
|||
成形美观,焊纹均匀细密,高低宽窄一致 |
成形较好,鱼鳞均匀,焊缝平整 |
成形尚可,焊缝 平直 |
焊缝弯曲,高低宽窄明显,有表面焊接缺陷 |
||||||
分 数 |
10 |
6 |
2 |
0 |
|||||
注:1.正、反两面满分为100分,评分后乘以15%为实际得分。
2.气孔检查采用5倍放大镜。
3.表面有裂纹、夹渣、未熔合、焊穿等缺陷之一,外观作0分处理。
4.焊缝未盖面,焊缝表面及根部有修补或试件做舞弊标记,该项目作0分处。
5.表面重熔的,该试件外观为0分,管件分两半由下向上焊接。